快手直播带货网红一哥辛巴高调宣布复出没多久,就又宣布“退网”了。
复出的时候他又是镜头前哭诉、单膝下跪道歉,又是给家人送来100万单福利,迅速收获足够关注。
然而,辛巴的复出之路并非坦途:先是直播当天因为强势封路被人民网点名批评,又被曝出当天卖的所谓“福利”的红米手机,疑似特供某些市场的“电子垃圾”。
4月10日,辛巴疑似宣布退网,称“败给了资本”,徒弟蛋蛋将“继续挑大梁”。网友再次爆梗:“我怒了,我同情,我在评论区悲天悯人。对不起,我装的。”辛巴是一个典型的“小镇青年”,与众多的主播一样,在快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寻找机会。有别于“行业冥灯二次创业”的罗永浩,不同于主打“最懂女性适合什么”人设的李佳琦,也不能与拥有“全网独家优惠”、“女团出道”的薇娅拼资源,辛巴身上的草根印记是最重的。
要说辛巴这辈子最聪明的决策,大概是他早在2016年就all in直播电商,而在当时,快手连直播电商的完整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。
用“辛选”公司CEO的话来说:以“辛选”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实现了“电商国民化”——用视频的方式给消费者实感,再以朋友推荐的口吻建立有关好物好价好情怀的印象,习惯性地走进你的卖场,像百无聊赖地刷朋友圈一样不明目的地下单:“你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,你在村子里的小伙伴都应用了,所以到这个阶段才是国民级消费,不需要提醒他,他也会在这里交互。”
A. 提供利益,完成「原始积累」
辛巴真的没给“家人们”提供福利吗?那自然是不可能的。
直播带货是个马太效应极强的垂直领域,谁那里有流量,品牌方自然会青睐谁,平台虽不见得看得上这点收益,但毕竟对于对应部门而言,这是个“万亿级”的朝阳市场,所以,辛巴与粉丝在早期是相互成就。
品牌方通过价格歧视策略拓宽市场尝试,粉丝获得了折扣,辛巴积攒了流量和广告价值,这本身是三赢的局面。
B. 情感纽带,打造「流量明星」
大家熟知的「二八法则」同样适用于流量变现的各类场景:20%的死忠粉贡献了80%以上的销售额。
很多品类天生需要做转化,也就是consideration,不是东西放在那里用户就会购买。比如高值、非标、需要示范培养的品类,天生需要被种草。在这个层面,小红书是大家的鼻祖。
在长达2年的发展期内,薇娅、李佳琦虽为翘楚,但腰尾部主播和商家自播能力的断层,导致淘宝并没有真正围绕「提升购物效率」去建立起直播电商生态——KOL神奇的带货能力,本质与饭圈无异,是一种基于情感联结的信任。
短视频 + 直播的内容社区,相较传统电商有更强的饭圈属性,用户和主播之间的高互动性带来强信赖感,有利于主播建立起私域流量,帮助抖音快手快速在内容电商生态建设中崭露头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