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】短视频被认为是下一波流行应用的风口,随着移动直播的发力,短视频也在新闻报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,特别是在探索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,主流媒体纷纷试水短视频制作.
【关键词】短视频新闻;媒体融合创新;传播模式
(一)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
短视频概念源于新媒体全球实践,播放时长短,播放网络以移动端和网络PC端为主,内容覆盖广且多元化。国家文化政策的布局,以及网络视听监管机制的完善等为短视频新闻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,加上人工智能技术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,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,使智能终端得到普及和发展,网民逐渐汇集到移动端,形成了移动触网习惯,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不断高涨,短视频新闻成为消费者最为青睐的阅读及消费方式。[1]短视频新闻的呈现方式满足了用户的新鲜感,其优质内容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,可以说,短视频新闻开辟了新的新闻传播形态.
在互联网,人工智能技术用户需求高涨的内外驱动下,短视频新闻得到网民认可并迅速崛起, 用户核心需求呈现新变化,资讯类内容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短视频。同时,原创性短视频新闻最受欢迎,其以趣味、新颖的动画方式解读短视频新闻资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,传统媒体充分发挥原创内容的优势,借助短视频模式来吸引用户关注。
(二)用户和受众需求的日益变化
在时代转型期,受众对新闻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,新闻产品碎片化、移动化和视频化的特征更加凸显。有资料显示,青少年及青年人每周观看移动视频的时间平均超过36分钟,观看网络视频的时间平均达1.5小时①,亦有调查表明,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中近70%为视频②。可见,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及创新空间较大。同时,快节奏的生活激发了受众对碎片化移动场景阅读的需求,主题鲜明、篇幅短小等适合移动场景的视频新闻更受受众青睐,为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。
短视频的兴起给媒体带来了新变化,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,也是信息传播及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及再传播者[2]。互动性成为用户需求变化的显著特征。受众在观看短视频时,能够实时以多种形式进行互动,比如回复评论、发弹幕等操作,尤其是直播及VR技术状态下,受众收看短视频新闻的过程中,既可同视频内容外部成员实时互动,亦可同内容自身实时互动。这种互动性和多元化的改变,激发了受众对短视频新闻的需求。
(三)全视角深入挖掘内容生产
现场感的嬗变。融媒体时代,受众转变为传播主体的特征更加凸显,传统媒体传播中的视频、图片及文字等提供的现场感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。全媒体环境中,受众感知能力得到延伸,新闻现场的沉浸感诉求更加强烈。但是,短视频新闻的出现向受众提供了全新的叙事模式及新闻视角,使受众进入“沉浸感”,尤其是应用H5、无人机及VR/AR等技术,使短视频新闻的呈现方式得到创新,提高了其传播力和感染力。
同时,在打造短视频新闻过程中更要关注内容质量,要善于深入挖掘新时代身边故事、用小切口的短视频形式反映大主题大时代,如2018年春节期间《人民日报》推出的短视频《全网暖心互动:牵妈妈的手》,以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故事为主线,将亲情温暖、家国情怀、奋斗历程串联起来,挖掘精神的共同点、思想的共享点和情感的共鸣点,上线一天微博话题“牵妈妈的手”阅读量就达5.2亿次,讨论达34.4万次。另外,还要注重短视频新闻的持续热度、视角独到、内容扎实,比如《参考?视界》报道中国少林绝技视频火到国外的短视频新闻,一周内腾讯平台播放量近900万,百家号的点击量近140万,且在头条及微博等平台均反响热烈。这种独特个性的“图文+视频”的原创报道之所以火爆,主要是采用了全视角,以其独特个性的可看性来吸引受众,该吸睛点具有一定的可延展性及深度,从热点话题、戏剧化细节、优质视觉素材及深度背景等方面多角度展示短视频内容。当然,对于追梦时代的中国,我们不缺乏精彩故事,但需要以开阔的视角挖掘故事亮点,以接地气及适合全媒体传播的方式、鲜活可视化的内容来展现高速发展的时代出彩的中国故事。
总之,媒体的升级转型需要创新思维,借助先进短视频新闻平台及技术,选择新方式、新技术及新流程生产新闻内容,用好短视频新闻平台,推动媒体转型及融合创新,不断创新理念、推陈出新,使用新手段、新方法,打造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短视频精品力作,更好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本文来源于网络,转载仅作分享,如有侵权,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!
承德特比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
业务范围:宣传片、短视频制作推广,营销策划服务,开发设计,云计算等
公司现已为多家国企,国内500强,行业50强企业,个人IP提供宣传片、短视频制作推广服务。行业涉及房地产、汽车、家居、旅游、情感等多领域。特比特公司有实力与信心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,感谢您的支持。